新闻中心
专科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科风采 > 正文
呼吸科里的“人情美”
发布日期:2016-12-20  来源: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身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张老先生是我们呼吸科里的“常客”,每隔个一年半载总会来住次院,病情控制平稳后便在家规律地用吸入药物治疗,平时生活也能自理。
  有一次因为头晕头痛来住院,查了个头颅CT提示脑转移瘤。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吧。患者基本每年都来住院,相当于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体检,一年前各项检查也都还算正常。核对了CT上的姓名、年龄、住院号、检查日期,结果显示没有问题。因为经常接触,我们和老人的儿子很熟,便打了电话告知,十几分钟后他的儿子就赶到了。听完病情介绍,他一脸疑惑与茫然:“搞错了吧?再查个什么看看能否定这个结果吗?”“医学是科学,是讲究证据的,这张头颅CT我们已经核查过,很准确。下一步要寻找原发灶,看看到底原发灶出现在哪里,以便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老人身体情况还允许,应该及早治疗。”听到医生这样说家属张张嘴,什么也没说出来。下午陪同病人去做肺部CT,检查同我们预想的结果一样,老人情况不容乐观。从CT室出来,我们将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人的儿子,他只是木然地、机械性地说了声:“是吗……”既像疑问,又像自言自语。回病房的路上,父子俩搀扶着走在前面。父亲腰板挺直,脚步轻快,正跟儿子商量出院的事。儿子低着头,脚步迟缓,有一声没一声地应付着。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也跟着沉重起来。接下来的检查结果,让我们和家属感到失望:老人是肺癌晚期伴广泛转移,无手术指征。但一般情况还可以,在明确病理和是否有基因突变后可以进行化疗或者靶向治疗。
  我们和老人的儿子坐下来认真地谈了一次。他给我讲了老人年轻时受的罪,中年丧偶未再迎娶,又当爹又当妈地拉扯了5个孩子,以及人到老年时的独立、宽容与慈爱。最后,他恳切地说:“大夫,几天的相处让我觉得呼吸科病房医疗水平挺高,这么快就确诊了。其实我父亲的病我也去外院咨询过不少著名专家,而且给出的建议跟咱们科提供的是一致的。但服务态度咱们科是最有人情味儿的。护士们有耐心,每天围着老人‘爷爷、大叔’地叫着,跟他们开玩笑,老人非常开心,大夫们也能坐下来耐心跟家属聊聊天。其实我现在是最无助的时候,你们的倾听也是我宣泄紧张和无奈的出口。凭我的关系和条件,南通各大医院,甚至上海的医院我都可以联系,但是今后我爸就交给你们了。我只要求一条:别让他受罪。”我注意到他连说了两个“咱们科”,说到“人情味儿”。看来他是从心里接受了我们,给了我们最大的信任。“好的,今后老人有任何不舒服,你可以直接联系我们。”这种“人情味儿”给了我感动,也让我们思考着严谨的医学当中是不是也应更多些人情味儿呢。   
  此后老人先后经历了4次标准疗程的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起初肺部病灶一度有所控制,但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病情进展,只能给予姑息治疗。患者的儿子非常孝顺,虽然公司业务很忙,但每天不管忙到多晚都要来医院看望老人,陪他说说话。虽然老人每次都能顺利渡过难关,但精神、体力远不如前。
  入冬了,老人住院更加频繁了。一天老人突然出现了呼吸衰竭,我们需要决定是否气管插管。看着老人垂危的样子,看到患者的儿子满脸焦急,手足无措,万分无助,他既怕老人受罪,又怕老人就这么走了,他说:“你们拍板吧,我真的没有主意了。”我们的回答是:“插管!只要还有一个办法,就不放弃。”顺利插管后老人被转入ICU病房,每天半个小时的探视时间让家属与老人见面的机会少了。每次探视时间,我们都抽空陪家属一起去看望老人,希望有奇迹发生。转入ICU一周后的一天下午,我们又陪家属去看老人。“大夫,快看,我爸笑了!”真的,老人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儿子正紧紧地拉着父亲的手。    (陈晓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