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内新闻 > 正文
一起跨过鸭绿江,保卫新中国 白衣伉俪季壮飞、潘祖凤勇上前线救死扶伤
发布日期:2020-11-02  来源: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季壮飞,男,1931年出生,江苏如东人。1947年参加新四军后,一直在部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在解放战争中荣立二等功,获人民功臣奖章。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军医、医务干事,获朝鲜政府授予的荣誉奖章。1982年转业至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任副院长,1991年离休。
    潘祖凤,女,1929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46年参加工作,任区妇联主任。1947年参加新四军,一直从事部队医疗卫生工作,解放战争中立三等功2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军医,立三等功1次,朝鲜政府授予立功奖章和荣誉奖章各1枚。回国后,任主治军医、科主任,1982年离休,授予功勋荣誉章。
    “打得好,打得好,胜利如同雪花飘,到处都在打胜仗,到处都唱打得好……”聊起参加过的战争,季壮飞不时哼唱起当时流传的歌谣,“朗朗上口、鼓舞士气,大家都爱唱。”
前方需要,全院急行军上前线
    1947年,从新四军华中医校毕业后,季壮飞被分配到当时的苏北第六医院,一直在部队医院从事医疗工作。也是在那里,他认识了早些时候参加工作的潘祖凤,两人萌生恋情。按照当时的规定,要满25岁、有8年军龄的团级干部,才能恋爱结婚,两个参军才一年多的年轻战士是没有资格恋爱的。“没过多久,我们俩处对象的事儿就被组织发现,我还受了批评。”说到相识相恋的过程,两位年逾90的老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当时淮海战役打响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直到医院突然开始大批接收伤员。”季壮飞说,虽然没有亲临战场,但从战士们的伤情也能看出战争的惨烈。1948年,季壮飞和潘祖凤作为医疗救护人员,共同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的伤病员救治,分别荣立二等功、三等功。
    1950年10月,两人所在的22军9兵团21医院,奉命自上海乘坐军用列车火速北上,直达沈阳郊区东陵。“美国已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眼看着新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和战友们都热血沸腾。”季壮飞说,当部队开进到鸭绿江边的辑安县境内,遥望对岸的朝鲜城镇正遭到敌机轰炸,燃起的熊熊大火照亮了江面,炮弹的碎片甚至落在我军驻地,大家强烈感受到前方对医疗救护的迫切需要。黄昏时分,全院迅速通过鸭绿江,踏上了朝鲜的国土,趁黑夜急行军,向前方部队靠拢。
    山洞里建医院,战火中救战友
    朝鲜战场的艰苦,是他们都没有想象到的。因为不断随军前进,战地医院没有固定地址,都是临时被指定到某地接受任务。“在祖国,就算打仗,我们到一个地方还能找个村子,找几间房子作为临时的医疗场所。在朝鲜,所有的建筑物都被炸了,我们只能找个山洞或者山沟里找块有隐蔽的地方收容伤员。”季壮飞说,一名军医带着几个卫生员要负责一两百名伤员,巡查时发现全身衰弱和仍在出血的重伤员首先救治,冻伤的战士必须小心包扎。他们还要站在路口拦截前运物资后返回的汽车,把伤员送回国。
    随着我军发起五次战役,美军节节败退,医院也终于稍微安定,改编为前沿兵站医院,在比较隐蔽的山沟里构筑防空洞,或用树木搭建棚房,严密伪装,所有医疗工作,大部分都在夜间进行。美军为挽救败局,加大了空袭力度,对所有可疑目标轰炸、扫射,“医院自然是敌机重要的袭击目标,入朝后,自院长吕恩覃到一般医护人员,我们医院牺牲了20多人。”季壮飞回忆起自己亲眼看到一名同事被凝固汽油弹烧死的场景,仍不住地摇头念叨着“惨呢”。也因此,战友们对美帝的仇恨更深了,保卫祖国的决心更坚定,“我们互相留下了家乡的地址,‘如果牺牲,请帮助通知家人’。”
    后来,医院分成了后送医院和卫生列车大队,用列车将伤员护送回国内,“每逢转运伤员,车站附近山头上的高炮部队都会做好掩护,列车一进站赶紧搬运伤员,快装快运。”季壮飞说,为防止空袭,列车白天都躲在山洞里,夜间行驶。
    虽然都在朝鲜战场,但潘祖凤和季壮飞一直不在一起工作,“开始我在兵团卫生部,后来在32兵站医院,他在35兵站医院,只能通过信件联系,但也经常联系不上。”潘祖凤说,停战后她继续留在朝鲜基地医院工作,直至1957年才回到国内。
绿军装白大褂,他俩相守一生
    1954年,季壮飞被安排至第二军医大学学习,“入学考试是一道作文题,一道算术题,我是小学文化考上的大学。”季老说起来还颇为得意。辗转长春、上海两地,经过7年的学习,1961年,季壮飞大学毕业,继续从事医院医疗和管理工作。
    在长春读书期间,部队里关于恋爱结婚的规矩没那么严了,“连级干部也可以结婚,我赶紧打了报告。”季壮飞说,那时候爱人还在朝鲜工作,只能在她休假回国的时候,在学校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虽然也没有拍什么结婚照,但有同学们的祝福,也很高兴。”
    结婚后,潘祖凤仍然返回朝鲜,支援当地医院建设。1982年,潘祖凤从部队离休,季壮飞便转业到了地方,此后一直在南通生活。1991年,季壮飞也离休了,儿女也不用操心,二老便开始了愉快的老年生活:学摄影、学二胡、学太极拳,生活丰富多彩。
    季壮飞搬出两本厚厚的摄影作品集,展示他多年来的摄影成果:风光篇里有南通风情、他乡采风,花卉篇里有形态各异的荷花及梅兰竹菊,“前些年身体好的时候,跑了不少地方,每幅照片我都用心取了名字。”说起摄影,季老的眼神都亮了,“老了也要有生活情趣,看到这些照片我都无比喜悦。”
    干了一辈子医疗工作,今年疫情期间两位老人也特别关注疫情防控。看到各地医院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冲在一线,二老一人捐出8000元用于抗疫,“我们年纪大了,不能到一线,只能捐点钱尽一份绵薄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