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内新闻 > 正文
春暖花开正当时 英雄凯旋回家园
发布日期:2020-05-06  来源: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援鄂勇士发言选登
    倪晓辉2月13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正式开舱,我带领南通医疗队的6名医生和4名护士,光荣成为第一批进舱的医护人员,当晚我们就收治了40名左右的新冠肺炎的患者。直至3月8日休舱,方舱医院共收治了570名患者,同时确保患者“零病亡”和医护人员“零感染”。我们方舱医院作为“标杆方舱”,多次接受国家及省部级领导视察和世界卫生组织考察。
    作为南通医疗队队长和江苏省医疗队医疗组成员,我负责方舱医院内患者病情评估诊治、转诊和出院等重要的医疗工作,此外,还负责整个南通医疗队的医疗、护理、感控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在方舱医院内工作时,我们南通医疗队以专业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疗服务态度以及细致的心理疏导,赢得了患者信任与尊重,而这份信任与尊重,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在此期间,我们关爱患者,主动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了解患者的医疗问题,及时与医疗组、护理组沟通解决问题,安抚患者情绪。了解患者生活需要,自费购买物品给予患者生活上的便利。平时组织队员们把积攒下来的水果、方便面和饼干,提供给患者。遇到糖尿病等特殊患者,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小番茄等低热量水果,以满足不同患者生活需要。与省队领导沟通,组织队员们利用业余时间,带领患者进行强心健肺操的训练,以促进患者肺康复和心理疏导。
    总之,这次支援武汉之行,让我重温了从医誓言,践行了党员的使命担当。人们总说我们是援鄂英雄,其实我们哪是什么英雄,我们只是认真履行了我们医务人员的职责,要说有英雄,那也是在我们背后默默支持、帮助和关心我们的领导和同事们,时时刻刻为我们担惊受怕的医护人员的家属们。


丁江涛
    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由武汉侵袭全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省纷纷组织医疗队驰援武汉。我有幸成为江苏医疗队中的一员,所见所闻感触颇多。
    有一天夜班,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气势汹汹地找到我,抱怨这两天查房说安排核酸检查,但一直没有接到通知,我查看了她的病史资料后符合检查指征,立刻跟舱外二线班汇报安排她第二天做检查,病人情绪稳定后就离开了。过了一会又来了一个嚎啕大哭的病人,我急忙找了张椅子让她坐下慢慢进行开导,后来了解到她全家都感染住院了,就剩一个七八岁小孩独自在家20多天了,每天还要视频教他自己烧饭,所以她很着急想回家。在方舱医院时间长了之后很多病人会出现焦虑不安的情况,于是我们及时沟通和心理疏导能有效缓解病人的负面情绪。经过近1个月的坚守,我所在的方舱医院终于在3月8日“关门大吉”,武汉人的脸上又有了笑容,我更加坚定了能够战胜疫情的信心。

 

刘金龙
    在黄石我们每天工作的时间是5个小时,在这5个小时内我们需要做到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时时刻刻坚守在病人身边。当穿完防护服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大汗淋漓,之后再给病人进行翻身或者治疗,全身上下早已没有一块干的地方了,口渴难耐怎么办?我只能舔一舔嘴唇。因为戴着层层面罩感觉缺氧,会觉得头晕;脱掉防护服后会发现耳后、鼻梁上有深深的压红甚至破损。这些都是我前期遇到的困难,但很快我就慢慢习惯并适应了:三层手套下一针见血,穿防护服后头也不晕了,甚至感觉脸皮都变厚了,因为耳后、鼻梁处很难再产生压红和破损。


吴  霞
    2月13日方舱开舱,我主动请缨成为第一批进舱人员开始接收患者;3月8日封舱,我又成为最后一批离开方舱的工作人员。
    方舱医院执行的是6小时值班制,但是穿上防护服后工作,对每个人的体力和意志力是巨大的考验。在方舱医院,我是B区护理负责人和健康教育组的组长,每次进舱要承担总责任组长的工作,所以我的工作时间每次都是早晨4点起床、5点出发,下班后要确保所有工作完成,所有早班人员都出舱后才能出舱,时间最长的一次回到宾馆已是下午4点。进舱后我要了解所管辖B区的相关工作还要巡视整个方舱内工作,补充、整理物品,巡视每个分区,督促各区护士落实工作,协助安排患者进行咽拭子采集及入出院安排,了解每个区患者的需求,进行梳理,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工作之余,我们会带领患者做我们医院创立的强心健肺操,锻炼心肺功能,促进康复。为了方便患者后期自主练习,我还联系了信息科将我们的强心健肺操视频制作成二维码分享给病人。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不辱使命,完成了党交给我的任务。

 


张晓燕
    2月12日下午我们召开了护理紧急会议,迅速建立了方舱的护理体系组织架构。我有幸接管方舱C区的管理工作,从整合人力资源、紧急排班、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到电子病历及信息系统的使用培训……马不停蹄。2月13日我们接到命令支援由武汉体育中心改建的方舱医院。我们的防护服一穿就是6-8小时,小小的动作都可能让我们汗如雨下,防护目镜视野一片模糊。为了避免上厕所、节省宝贵的医疗资源,大家都必须坚持十几个小时不吃饭,不喝水,我的第一次进舱就经历了13个小时的超长待机时间。
    从2月13日方舱正式开舱,我们累计收治患者570名,有134人转院,436人康复出院。从开舱至闭舱24天时间,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五个零”,是高效运作的“生命之舱”,成为全国典型予以嘉奖。
    在方舱工作近1个月,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陪伴患者迎来了正式告别的日子,3月2日、3日,我们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迎来“出院潮”,连续两天有超过100名患者出院。有的患者出院当天拿着纸笔来到我面前激动地说:“我想画张我心目中你的样子。虽然我不知道防护服下你们真实的样子,但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照顾病人时那温柔的眼神!
    从开舱到休舱,我和患者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共同“战斗”了近1个月。方舱的每一个日夜,对我和患者来说都是刻骨铭心、难以忘记的,这些场景正是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次踏上临床护理工作的原动力,守护好我们重症医学科的每一位患者。


贾小辉
    我第一次进入方舱医院工作,那一天,我们一个区就收治了80多个病人,两个区加起来近200人。入住登记、分发生活物资、订饭送饭、每人每天4次测量体温……第一次入舱的那天,我和南通护理队的小姐妹们整整11个小时粒米未食、滴水未进。
    有次我在给患者测量体温时,发现一名患者在掉眼泪,神情悲怆,我立刻上去询问。“我父亲走了。”她哭着说,“我刚接到电话,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她大哭起来,我也跟着潸然泪下,只能陪在她旁边安抚她的情绪。从那刻起,对我来说辛苦已经不能算是辛苦,我只有更努力,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死神手里抢下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家庭团圆。作为呼吸内科的康复治疗护士,我曾全程参与了我院强心健肺操的创作与改进。虽然我们穿了层层的防护衣,动作迟缓而又笨拙,但患者却学得专致而认真;虽然我汗水直流,但听到患者说:“真有用,身体感觉舒服了。”当时我就跟吃了蜜一样甜。
    还有患者给我们拍了教大家做操的视频,有个90后大男孩还录了一段给我们整个医疗队深深鞠了一躬的视频。他说等他出院就去献血,让更多的人早日康复回家,也让我们早日回到自己家人的身边。他还说武汉的樱花会等我们,会一直开的。

 

赵瑞峰
    在援黄石的26天里,我没有一天休息,先后去过ICU、重症呼吸科及社区隔离点。在ICU的工作中我认真地服务于每一位患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补液出入量等,及时调整治疗,并积极向同仁请教ECMO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适应症、观察记录的数据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及处理方法。
    在社区隔离点,由于都是新冠肺炎治愈后出院隔离患者,绝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基本都有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我都能尽早积极地与他们沟通,调整用药,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隔离点的有些患者基本都是全家感染的,甚至有些经历了亲人的离去,从而导致了他们出现心理障碍、抑郁症等,我也临时充当心理医生,安抚、疏导他们,让他们放下包袱,减轻心理负担,重拾生活信心。正是因为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及后方的全力支持,江苏医疗队在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王小丹
    我是一名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同时又是南通市危重症专科护士,在这场疫情中,湖北最缺的就是呼吸及重症专科的医护人员,所以我第一时间向组织提交了支援湖北的请战书。
    我们支援的是黄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都是病情较重的新冠肺炎患者。我所在的科室是ICU,在黄石市中医医院重症病人清零后,又随医疗队转战黄石中心医院ICU。我的第一个班是19点到00点,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加上穿脱防护服及个人消杀,基本都在7到8个小时。穿着三层防护服,戴着两层口罩、三层手套,我连呼吸都开始急促,手指勒得麻木,但依然要为病人完成翻身拍背、吸痰、清洁床单、静脉补液等。
    因为疫情的特殊,在重症监护病房除了医生、护士,是没有负责后勤卫生、消杀的工勤人员,所以整个病区的消杀、终末处置、垃圾倾倒等都需要由我们护士来完成。一个人背个喷壶,要把整个病区角角落落都喷到消毒水,每个班都要用消毒液拖地两次,要把病区内所有的垃圾都打包送出污物通道……这些看似简单普通的工作,在层层防护下往往变得难上加难。每一个班下班的医护,都是衣服湿透、双手发白、脸上一条一条压痕,那是我们奋斗的印痕!历经了近一个月的日日夜夜,我们迎来了黄石重症病人的清零,终能不辱使命,完成了党和人民包括我们医院交给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