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科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科风采 > 正文
我不是药神,我是胃肠道间质瘤的克星
发布日期:2018-08-22  来源: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前段时间,一部电影风靡大江南北,现实主义风格阐述耐人寻味的社会问题,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笑点、泪点和痛点。这就是电影《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让人们了解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这一类人群,剧中治疗CML的神药“格列宁”,其实就是临床被广泛应用的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
       伊马替尼在血液科的丰功伟绩不必多说,但它并不是血液科的专利,其同样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特效药。
       胃肠道间质瘤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呢?不久前,我院普外科就遇到了这样的病例。
       家住陈桥的沈老伯,两个月前时常感到上腹部胀痛,特别是饭后疼痛明显,还常常有恶心感,于是到某医院就诊,做了胃镜说是胃溃疡,回家吃了一个月的药好了一点,但复查做胃镜仍有胃溃疡、食道炎,又让吃中药调理,但病情一直反复发作。
       于是沈老伯被家人送到我院消化科就诊,消化科医生给他体格检查时发现沈老伯上腹部有明显包块,于是一边安排进行CT检查,一边邀请普外科前来会诊。
       CT检查结果很快出来,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紧贴沈老伯的胃体大弯侧竟有一个186mm×88mm×187mm的肿块,极其罕见。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根据肿块的形态、特征,断定此肿块为胃间质瘤。
        如此巨大的胃肠道间质瘤在国内外都是很少见的,因为间质瘤起源于间叶组织,一般呈外生性生长,并不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破坏,所以一开始在外院行单纯胃镜检查时,并没有发现肿瘤。
       病人很快被转至普外科,陈骁副主任、孙甫兰主任医师带领手术团队充分考虑了手术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针对肿瘤切除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率降低、出血、肿瘤破裂等问题,准备了详尽的手术预案。
       在麻醉科、手术室全力配合下,手术顺利进行,术中探查发现肿瘤来源于胃壁大弯侧,大小约25cm×20 cm×15cm,与肝脏、胃、胰腺、肠系膜血管关系紧密,血运丰富,肿瘤表面血管扩张迂曲,周围脏器明显受压。经过细致、精准的手术,最终将肿瘤完整切除,手术圆满成功,术后病理确诊为胃间质瘤。按照国际危险度分级标准,依据肿瘤的大小、核分裂相计数及肿瘤原发部位,该患者间质瘤评为高危险度。
       术后,患者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开始服用伊马替尼进行靶向治疗。根据治疗规范,高风险度患者将持续服用药物三年。目前沈老伯恢复良好。
       那么,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呢?2017版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对GIST的定义如下:GIST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生物学行为上可从良性至恶性,免疫组化检测通常表达CD117 和DOG1 阳性,显示卡哈尔细胞(Cajal cell)分化,大多数病例具有c-kit 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基因活化突变。针对GIST的治疗,外科手术和术后危险程度评估至关重要。外科手术治疗是GIST的唯一根治手段,也是无转移病灶时的标准首选治疗。若术后评为低危险度,则无需进一步治疗,定期随访即可。若评为中高危险度,则需服用一定疗程的伊马替尼。
       伊马替尼,为人工合成的分子靶向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有效地选择性抑制Kit及PDGFRA等酪氨酸激酶活化,阻断细胞增殖,恢复细胞凋亡,是目前GIST最为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伊马替尼不仅是GIST术后中高危患者的优选辅助治疗药物,同时是转移复发/不可切除GIST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因此,伊马替尼在GIST的治疗中,特别是针对转移复发/不可切除GIST患者,是黑暗中的一束曙光,它彻底改变了GIST的常规诊疗模式,它是开启靶向治疗模式的先驱,是GIST真正的克星。      (许海周)